产品详情
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是习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又多次关心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并作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重要指示。2015年9月29日,由原宁波港集团与原舟山港集团整合组建的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随后将资产注入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省海港集团),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套机制的运作方式,为统一整合全省沿海港口及有关涉海涉港资源和平台,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奠定了基础。
2024年11月1日出版的《国资报告》推出特别策划《浙江省海港集团的整合之道》,回顾浙江省海港集团通过政府顶层设计与市场主导推动相结合,实现港口一体化整合,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壮大并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加速前行的过程。今天,我们为您全文分享——
走进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总部所在地宁波环球航运广场,可以在6楼集团展厅看到一个巨大的电子沙盘,沙盘上的宁波舟山港区位图显示,一条虾峙门航道,将港域分为左右两部分。曾经,因行政区划不同,这两部分港域分属于宁波港和舟山港,各自独立运营,但是两港同处一片海域,共享一条航道,依托同一经济腹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002年11月,中央任命习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他力主推进宁波、舟山港口整合。
2015年5月,习视察浙江舟山后,浙江加快推进省内港口一体化发展。2015年8月,浙江省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的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领导小组,作出组建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和浙江省海港集团的重要部署。2015年8月28日,浙江省海港集团正式成立,其中,宁波、舟山港在一体化运作基础上的实质性整合,是整合省内港口资源的突破口和重头戏。
2015年9月,原宁波港集团、原舟山港集团整合为宁波舟山港集团。同年12月,宁波舟山港集团将资产注入浙江省海港集团。2016年11月,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套机构的运作方式。(以下统称为浙江省海港集团,提及宁波舟山港则专指港口)
两港整合后,实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集装箱吞吐量是衡量港口运输能力和国际贸易水平的重要指标。2006年,起步一体化运作的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准箱,在全球排名第十三位、国内排名第五位,位居香港港、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之后。
2023年,完成实质性整合的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30万标准箱,在全球排名第三位,仅次于上海港和新加坡港。面对国际国内港口的激烈竞争,宁波舟山港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排名跃升了10位,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再从货物吞吐量来看,2006年两港一体化运作之后,仅用了3年时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就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并保持至今。目前,这一数据还在持续增长中。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为13.24亿吨,同比增长4.94%。
浙江省海港集团的资产规模和效益也不断的提高。2023年,集团总资产达到1815亿元,较“十四五”初期增加488亿元,“十四五”末期有望超额完成2000亿元的目标。2023年集团营业收入410亿元、总利润72.1亿元,提前实现“十四五”末期335亿元、65亿元的目标。
回顾浙江省海港集团的整合历程能够准确的看出,集团今天的发展形态趋势,与习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重大决策密不可分。正是在他的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下,宁波、舟山港口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又先后于2015年5月、2020年3月两次来到宁波舟山港有关港区考察,作出重要指示,为浙江海洋港口的整合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浙江省海港集团牢记习嘱托,在港口一体化整合和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世界一流企业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设计整合方案是关键之举。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港口资源整合不断加速,但具体路径各有不同。浙江省海港集团立足浙江省海洋港口真实的情况,以推动宁波、舟山港口实质性整合为突破口,同时对省内其他港口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沿海港口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陆港和其他内河港口的“一体两翼多联”的港口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成功的保障。整合过程中,浙江省海港集团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消除内部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竞争,不断的提高港口运营、航运服务、金融、开发建设四大板块的集中度、专业化程度,并加快港口智慧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港口现代化水平。同时,创新体制机制,由股权占比第二的浙江省国资委授权行使表决权,重大事项与各港口所在地政府沟通,兼顾了决策效率和地方利益。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套机构的运作方式,进一步理顺沿海港口管理体制和开发建设机制。
当前,面对港口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浙江省海港集团正充分的发挥其东部沿海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的区位优势,依托长三角经济腹地和发达的内河资源,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向着世界一流强港和世界一流企业大踏步前行。
今天的宁波舟山港,历史上曾是两个港口,即宁波港和舟山港。二者均位于东海之滨,是我国深水岸线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宁波港的进港主航道水深22.5米以上,30万吨级大型船舶可自由进出,4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可候潮进出。
依托舟山群岛的舟山港,更是拥有建设大型深水港的良好天然条件。水深15米以上的岸线千米以上的岸线千米。
“从地理位置上讲,两港同处一片海域,共享同一航道,依托同一经济腹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不过因为行政区划的不同而一分为二,影响了港口资源的充分发挥和竞争力的提升。”浙江省海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陶成波说。
2002年11月,中央任命习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宁波舟山港的整合,正是习在浙江工作时谋划、部署和推动的。
2005年12月,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的原则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
两港一体化的效果很快得到了显现。2006年,一体化运作的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准箱;2008年,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排名跃居全球第八位。2009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77亿吨,排名首次位居全球第一。
2015年5月25日,习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他在考察中指出,舟山港口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独特,其开发开放不仅仅具备区域性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
习考察后,浙江省第一时间学习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高位推动省内港口一体化发展,将港口一体化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中谋划。
2015年8月7日,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领导小组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和常务副省长任副组长,有关省领导、部门以及地市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作出了“整合统一全省沿海港口及有关涉海涉港资源和平台,组建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和浙江省海港集团,加快海洋经济和港口经济一体化、协同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明确了“通过资产纽带理顺全省沿海港口管理体制和开发建设机制,建立资本运作、港口运营以及海洋和港口经济发展新模式”的路线日,浙江省海港集团挂牌成立,浙江一次性注入省属资产150亿元,作为省级海洋港口资源开发建设投融资主平台,承担起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整合、协同化发展的重任。
从世界港口的发展历史来看,此前,国外已经贡献了一批成功的港口整合经验。比如,20世纪40年代美国纽约、新泽西港整合,成为美国东海岸最大的集装箱港,在与北大西洋沿海其他港口的竞争中取得了主动地位。20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湾6个港口整合,形成广域港湾,6个港口成为多功能的复合体,提高了港口资源利用率和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2001年,地处厄勒海峡西岸的丹麦哥本哈根港和东岸的瑞典马尔默港整合。双方以一家瑞典公司名义注册,各占50%的股份,共同管理两岸码头,发挥地缘优势,精简管理机构,降低经营成本和装卸费率,提高了竞争力。2013年,新加坡政府公布大士港建设规划,计划将目前的转口业务和一些市区的码头业务集中到大士港,并利用新技术充分整合新加坡的转口业务,增强新加坡在全球海运领域的竞争力,为国家发展提供动力。
“这些港口整合的手段模式各有不同,但在协调港口功能定位、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实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国际竞争逐渐加剧背景下的港口群高水平发展赢得了先机。”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鲁渤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港口之间由于货源腹地雷同、海岸线接近,省内相邻港口长期内耗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014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理顺港口管理体制,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促进区域港口集约化、一体化发展。
2015年至今,全国各地港口资源整合不断加速,基本上遵循了“一省一港”思路,但具体路径不一样。比如,辽宁省采取的是央地合作的模式。2019年1月4日,招商局主导完成了大连港、营口港、盘锦港、绥中港整合工作,辽港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山东省采取的是先分头推进、再统一整合的模式。2018年3月,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成立,整合潍坊、东营、滨州三市港口。2019年7月,威海港并入青岛港。2019年8月,在渤海湾港集团的基础上成立山东省港口集团,整合青岛港集团、日照港集团、烟台港集团,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鲁渤指出,精准识别不一样的区域港口整合需求,防止重复建设和港航资源浪费,引导港口建设有序发展,是实现港口资源良好整合的必要途径。
浙江是海洋港口大省,拥有深水自然岸线公里,港口深水岸线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拥有宁波港、舟山港、嘉兴港、温州港、台州港等5个沿海港口。其中,宁波、舟山港于2005年开始一体化运作,且规模领先。同时,浙江内河资源丰富,拥有杭州港等多个内河港口。
浙江省海港集团立足本地真实的情况,将宁波、舟山港的实质性整合作为浙江省海洋港口一体化的突破口和重头戏。
不过,二者是不同的法人主体,且对所在地政府而言,都是支柱性企业。原宁波港集团是纳税大户,一家产生的利润占全市国有企业总利润的一半多。舟山国有大企业不多,原舟山港集团营收、效益均处于领先位置,地方政府不愿轻易放手。而且,彼时的舟山港股份正在准备上市,且已经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核。
面对上述挑战,浙江省相关领导经过反复沟通协商,浙江省委金融办又与证监会联系协商,为了港口整合大局,停止“舟山港”上市。同时,两港集团成立生产工作组,进行无缝对接,确保在整合过程中生产经营平稳有序。
最终,舟山市国资委将舟山港集团100%股份无偿划给宁波港集团,宁波市国资委将宁波港集团等值股权无偿划给舟山市国资委,宁波港集团更名为宁波舟山港集团,成为宁波、舟山港的主要经营主体。
2015年9月29日,在宁波环球航运中心广场,宁波舟山港集团举行挂牌仪式。宁波-舟山港这一称谓中的短短一横,就此成为了历史。
“二者开启了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整合,为统一整合全省沿海港口及有关涉海涉港资源和平台,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奠定了基础。”陶成波说。
宁波、舟山港的整合,为浙江省内其他港口的整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8至10月,嘉兴港、温州港、台州港资产完成整合,注入浙江省海港集团;同年11月,义乌陆港资产完成整合,注入浙江省海港集团;与此同时,浙中、浙南、浙北地区的内河港口资产整合和开发也陆续完成。
陶成波和记者说,在整合过程中,浙江省海港集团坚持市场化手段,对各个港口均按照同一基准日进行资产评定估计,折算成各地政府股比,各地政府按股享有分红。同时,保持各地港口企业注册地和税收关系不变,较好地维护了地方政府经济利益,也有效化解了整合阻力。
2016年11月24日,浙江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浙江省海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深化整合融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套机构”的一体化运作。而在2015年12月时,宁波舟山港集团已将340亿元净资产注入浙江海港集团。至此,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沿海港口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陆港及其他内河港口的“一体两翼多联”港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陶成波告诉《国资报告》记者,浙江省海港集团是浙江省海洋港口资源开发建设投融资的主平台,宁波、舟山港实质性整合是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和重头戏。同时,整合后的宁波舟山港集团,拥有良好的港口区位优势、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在国内国际都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种运作方式,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沿海港口管理体制和开发建设机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牌、统一管理,从而全方面推进机构、人员、业务、制度、文化等要素的深化融合,确保思想稳定、发展稳定、队伍稳定。”陶成波说。
比如,温州港由原来的以投资为主,转型为以生产经营为主。台州的头门港在开发建设港口的同时,全力发展临港产业,配套建设新城。嘉兴港与嘉兴市政府合作,共同建设嘉兴海河联运示范区。义乌港作为陆港和区域性枢纽平台,热情参加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的“四港”联动建设。
在上述格局之下,浙江省海港集团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港,通过差异化功能定位,实现沿海港口、内河港口、内陆无水港协同发展,并统筹建设港口泊位、航道、锚地、配套集疏运等重点项目,大幅度的提高了全省港口的资源整合效率。
浙江省的港口一体化探索得到了相关部委的充分肯定。交通运输部专门派员到浙江考察总结,并于2017年8月17日向全国18个拥有港口资源的省区市交通运输部门发出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学习借鉴浙江经验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的通知》,推介浙江省域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通知》指出,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战略谋划下,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取得很明显的成效,优化了全省港口的定位分工,构建了协同发展格局,宁波舟山港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有力促进了市场之间的竞争有序化和港口服务现代化。
浙江省海港集团战略研究与法律事务部主任蔡琳琳和记者说,从“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来看,集团旗下嘉兴港务集装箱吞吐量“十四五”前三年增长约68%,温州港集团、台州港务集装箱吞吐量合计增长约31%。同时,集团运营的义乌“第六港区”建设渐趋成熟,杭州下沙综合港区顺利投产,内河码头业务规模预期加速增长,与宁波舟山港母港实现了良好协同。
比如,通过“1+4+12”的专业化整合模式,山东港口集团整合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形成了集港口运营、物流、贸易、金融、科技等多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集团。江苏省港口集团对旗下不同港口进行功能定位、业务优化,同时,深化开展了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生产经营、人才建设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
浙江省海港集团的整合过程,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进程同步。整合过程中,浙江省海港集团以落实国企改革各项任务为载体,将国资委部署的“规定任务”与集团自身特色的“自选动作”相结合,一直在优化发展布局,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经营机制,使公司高水平发展的内涵不断深化。
针对整合之初法人户数多、管理链条长等问题,浙江省海港集团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的“两非”剥离和无效资产、低效资产的“两资”处置工作,通过产权转让、让渡退出、清算注销等方式,促进集团资产向主营业务、优势产业和新兴起的产业集中。
“通过改革,集团管理层级压缩到4级以内,法人户数明显减少,进一步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陶成波说。
与此同时,浙江省海港集团充分的发挥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公司平台作用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带动作用,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消除内部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竞争,港口运营、航运服务、金融、开发建设四大板块的集中度、专业化程度不断的提高,各板块生产运行、资产、人员、品牌等方面也实现了全面融合。
以开发建设板块为例。浙江海港海洋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简称海港建设)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铁峰和记者说,原来省域各港口都有自己的规划和建设力量,浙江省海港集团成立后,随着专业化整合的推进,把全省港口资源的开发建设力量都整合到了一起,以宁波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吸收融合了舟山港兴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和温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成立了海港建设,切实承担起集团统筹涉海涉港涉航资源开发建设的重任。
“整合之后,成效十分显著,填补了以往南北两翼港口建设方面的一些短板。以前一些港口资源禀赋不够,对于建设什么样的港口认识不足。现在我们则很清楚,要建设什么样的港口、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建设以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率,我们会做综合的评判。在技术层面,从规划到整个港区的平面布局,以及设备的采购和码头的结构及形式,都由我们自己把握。”张铁峰说。
张铁峰和记者说,海港建设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如全省首个汽车专用滚装船码头,全国规模领先的衢山港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浙江内河水运“西振兴”的代表作——衢州港龙游港区桥头江作业区,还有台州港头门港区二期工程、梅山港区6号至10号集装箱码头工程、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工程等近50个省、市、集团重点重点项目工程。年工程建设投资规模从2019年的44.20亿元增至2023年的83.35亿元,近5年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总计近204亿元。
“集团决策后,我们快速响应,高质量高效率建设港口,很好地体现了整合之后港口建设板块的专业能力。”张铁峰说。
浙江省海港集团成立后,作为集团集装箱业务的主战场,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积极响应集团一体化运营的战略部署,稳妥推进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一体化整合,先后完成了组织架构的合并、作业方式的统一、生产系统的整合以及企业文化的融合。
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晨和记者说,整合后,港区箱量逐年攀升,服务名列前茅,自2017年起,已连续7年年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箱”,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也一跃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
物流业务的整合也取得了标志性成果。2024年7月26日,浙江海港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宁波港大厦举行。物流集团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快整合浙江省海港集团陆向物流资源和业务,推进全链条贯通,提升浙江省海港集团陆向物流业务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支撑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推动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综合能力。
整合之后,浙江省海港集团金融板块拥有了参股银行、航运保险以及财务公司、融资租赁、期货等多种业态。
“我们围绕提升航运金融发展的效能,引导和推动金融业务和航运港口主业融合发展,打造航运金融生态圈,增强影响力和辐射力。”浙江省海港集团金融事务部副主任俞南定说。
以强港基金为例。负责管理该基金的浙江海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朱玮明和记者说,浙江省海港集团在有关部门的协调支持下,全力推进强港建设发展基金组建工作,以港航产业生态为基础,重点支持港产城贸联动发展、航运服务发展、高端绿色船舶建造、航运大数据软件开发与运营等方面。
“我们做这样的基金,投的项目一定要跟我们产业链链主和重要企业的业务契合,符合他们的战略,这样才可以真正发挥我们的优势和强项。”朱玮明说。
再如,集团搭建了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科技平台,并且已经在一些应用场景下实现了成功运营。
俞南定和记者说,集装箱在港内转码头有短驳的需求,现在货值慢慢的升高,如果出现事故,会造成较大损失,车队也感到压力比较大。而短驳的时间又很短,传统的补充物流责任险线下投保方式无法及时生成保单,可能保单还没生成,车已经开到了目的地,有可能会出现漏保及理赔的纠纷。
浙江省海港集团通过科技服务平台,与相关保险公司合作,用数字化的手段,开发出了新的保险产品。当卡车从码头卡口驶出,箱号对应的车牌信息同步推送到平台,与平台对接的保险公司立即生成电子保单并生效,当卡车驶入目的码头的卡口后,承保自动结束。
“通过实时生成保单,与运输行为实现了匹配,减少了理赔纠纷。目前这一产品运营得非常好,很受合作车队欢迎,同时保险公司也提高了保额,让合作车队更加放心。”俞南定说。
整合也为航运服务板块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波远洋)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宗权和记者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很多船公司减少了航线,但仍需要服务客户,因此增加了对航运支线的需求。宁波远洋开始转型做航运支线服务。但省内其他港口也采取了类似的发展模式,所以存在竞争关系,发展受到挑战。
整合之后,变成全省“一盘棋”了,能够准确的通过整个集团的战略布局来开展工作,省内的支线网络经营得更加顺畅。“比如嘉兴港的乍浦港区,我们有18条船的投入,每天有6至7班的船在跑,就像公共汽车一样方便快捷。”徐宗权说。
在省内支线经营顺畅的基础上,省外支线也不断取得新进展。比如宁波远洋的长江支线,是长江沿线港口与宁波舟山港之间重要的集疏运通道。“以前,当上海港受天气影响,或是因为运输量太大堵港的时候,一些客户赶时间的话会通过陆路运输。我们的长江支线则为客户提供了第二条通道,也让运输更加有保障。”徐宗权说。
此外,浙江省海港集团还抓住了证监会分拆上市新政的有利契机,推动宁波远洋成为国内港航企业首家“A拆A”上市公司,实现了集团航运及航运业资产的整体上市,并借助长期资金市场的力量,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省属国有航运骨干企业。在最新出炉的全球10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排名中,宁波远洋攀升至第24位。
整合之后,公司资产庞大,企业众多。为此,浙江省海港集团结合子企业所属板块及实际生产运营状况,实行差异化分类核算、分类考核。
分类核算方面,集团于2019年6月出台《分业务板块会计核算办法(试行)》,对分业务板块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则进行规范,此后又根据集团“十四五”规划,对业务板块重新分类,以更好反映集团经营成果,准确、完整地进行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和财务分析。
分类考核方面,将纳入考核的下属公司划分为竞争类企业和功能类企业两大类。竞争类企业突出效益导向和市场化导向,以经营指标为主,功能指标为辅;功能类企业以促进功能发挥和职责履行为导向,主要考核承担的职能职责履行情况和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作为一家整合了省内多个地方港口资产的企业,如何高效运作,同时兼顾地方利益,成为了浙江省海港集团的挑战。为此,集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国企运营管控上进行了探索。
根据浙江省海港集团公司的章程,宁波市国资委等授权浙江省国资委代为行使股东会表决权,该等授权之效力不因宁波市国资委等所持浙江省海港集团的出资额/股权变化而受影响。在处理有关浙江省海港集团经营发展、需要浙江省海港集团股东会批准的重大事项时,以浙江省国资委的意见为准。其中,涉及浙江省海港集团公司章程制定和修改,利润分配,重大资产划转、转让、收购及公司股权处置等重大事项,除经省委、省政府决策确定的前述事项外,须与宁波市政府和舟山市政府充分协商、听取意见。
“股权占比第二的浙江省国资委授权行使表决权,确保了浙江省海港集团得以全省的高度稳步推进浙江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而重大事项与各地政府协商,则兼顾了地方利益。”陶成波说。
在整合和发展过程中,浙江省海港集团党委始终把贯彻落实习对海洋港口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宁波舟山港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下发“第一议题”制度和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制度并严格落实,抓好集团系统各级党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建立完整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制度,推动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
同时,深化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探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了以“四个强化”“十二项方法”的“4强12法”工作格局,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担当作为上下功夫、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面对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港口企业纷纷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智慧化和绿色化已成为港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竞争新焦点。
据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信息,我国航运业正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目前我国已建成自动化码头49座、在建44座,自动化码头的应用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总体都位居世界前列。11个国际枢纽海港港内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集卡占比已超越了60%。
随着浙江省海港集团的成立,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此前,宁波港、舟山港等港口的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经过多年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集团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一体化运营管理的要求任旧存在差距。
浙江省海港集团科技中心副主任杨波和记者说,一方面,一体化运作后需要构建更加全面统一的管控应用信息体系,以实现各职能领域之间的进一步协同互动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不同港域、不同业务板块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宁波港域智慧化建设基础相对较好,舟山、温州、嘉兴等区域的港口数字信息水平需要加快提升。此外,港口以生产作业为第一要务,在生产业务领域的智慧化建设投入明显高于物流服务、经营管理等领域。
不过,对于有着多年发展历史的宁波舟山港来说,智慧化改造并非易事。杨波向记者坦言,传统码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要面临边运营边改造的难题,一定要做好二者的平衡。同时,传统设备改造难度也比较大,这些都为智慧化改造工作带来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为此,浙江省海港集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着力打造港口行业综合原创技术的“策源地”,促进港口生产转型升级。
“第一,我们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第二,我们创建各种高能级科创平台,并以此为依托,不断培育和孵化创新项目。第三,我们在内部发展科技型专业化公司的同时,积极借助外脑的力量,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联合攻关,把我们好的想法和创新思路真正落地。”杨波说。
通过努力,在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和强度持续增长基础上,集团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力不断巩固加强,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国内港口行业最具权威的“中国港口协会科技奖”中累计获奖90项,已累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500余项。
集团热情参加国务院国资委、浙江省国资委的“科改示范行动”,鼓励所属骨干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港航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积极进行探索,以点带面提升集团整体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海港集团已有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科改企业”名单,2家企业入选省级“科改企业”,集团各级科创平台和创新载体累计超过30家。同时,集团积极地推进成果转化,建设了一批典型项目,让科学技术创新真正发挥了效用。
杨波向记者介绍说,智慧码头建设方面,集团重点推进梅山、甬舟、鼠浪湖“2+1”智能化码头示范建设,并入选了交通运输部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目前,桥吊、龙门吊、卸船机、装船机和斗轮机等大型设备远控自动化全方面推进。同时,梅山港区、金塘港区无人驾驶试验区获批设立,实现有人、无人集卡混线作业,自主集成的智能理货系统在全港实现“机器换人”。这些科技项目和成果,不仅提升了港口的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企业的用工成本。如今,浙江省海港集团已建成了全球唯一的双40万吨离岛作业自动化散货码头和单体超千万标箱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40万吨矿船、集装箱船船时效率等关键指标全球领先。
“我们还在积极谋划推进不一样的智慧码头建设,在未来将全面形成‘海港+陆港+内河’智慧化码头‘集群式’发展新格局。”杨波说。
生产运营方面,浙江省海港集团构建了全省港口统一的生产业务指挥平台,加强“船、港、货、航”等生产经营的全要素数字集成,实现“一体两翼多联”港口生产组织的全面统筹。
2020年6月10日,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5艘2万标准箱级集装箱船舶一字排开,现场装卸作业井然有序。至此,浙江省海港集团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n-TOS系统)已平稳运行半个月,单日作业量最高完成3.3万标准箱,结束了我国“千万级”大型集装箱码头依赖国外系统的历史。n-TOS系统是浙江省海港集团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被交通运输部列入交通运输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任务。目前,n-TOS系统已在集团下属十几家主要集装箱码头部署覆盖。
智慧物流服务方面,浙江省海港集团打造了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物流云平台,构建一网智联应用,加快推进跨领域物流数据汇聚融合,努力实现“一键订舱、一码约箱、一单报关、一站联运、一路可视”的服务体验。
远来的货轮在码头靠泊期间,为维持船上基本用电,仍需持续开启发电机。但能想象,一艘巨轮的基本用电量是很高的,自然耗油量也很高,会排放出大量废气,势必对码头空气环境能够造成较大污染。
码头日益绿色化、环保化,不能让货轮靠泊污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浙江省海港集团投入数千万元建设岸电系统,一劳永逸地清除这个污染角落。
2023年12月28日,在宁波舟山港大榭集装箱码头2号泊位,集装箱船舶“天秀河”轮靠泊后接用码头岸电系统为船舶供电,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宁波片四大集装箱港区已实现高压岸电全覆盖全投用。2023年,集团岸电总使用量超850万千瓦时,帮助靠港船舶逐步从“烧油”改为“享电而行”,减少燃油消耗近2000吨。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推进龙门吊油改电,年节约用油3.5万吨,减少碳排放8.8万吨。此外,集团推广电动集卡与自动换电站,投产400余台电动集卡,并投用业内首座智能换电站。嘉兴港区氢能集卡示范规模达80台。投用混合动力拖轮与业内首艘双燃料拖轮等等。
“可以说,浙江省海港集团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渗透到了生产运行的所有的环节,打造高效能、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杨波说。
浙江省海港集团还在一些港区开展了多项绿色技术的综合利用项目。2024年5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工程的储能设备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完成安装,标志着该港区“风、光、储、氢”等多能源融合系统网络构架中的储能板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集团绿色转型之路提质“蓄能”。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自发绿电约2800万度,减少碳排放2.2万吨。
2024年8月25日,随着梅山港区5号风机安装好,浙江省首个低碳码头示范工程——宁波舟山港梅山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顺利投运,意味着浙江省首个“绿电码头”已建成。项目每年可自发电5900万度,减少碳排放2.2万吨。
新华指数研究院8月27日发布的《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综合指数报告(2024)》显示,根据综合指标,长三角中部港口群、山东港口群、长三角南部港口群、珠三角港口群,与日本东京湾港口群、纽约-新泽西港口群一起,位列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第一梯队。
宁波舟山港是长三角南部港口群的重要力量。2020年3月,习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考察时指出,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备极其重大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省海港集团牢记习嘱托,聚焦改革深化、创新突破、开放合作、对标提升,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全球客户,不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世界一流企业的脚步。
截至2023年底,宁波舟山港共拥有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超200座,5万吨级以上特大型深水泊位超130座。目前,宁波舟山港慢慢的变成了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中国南方海铁联运业务量第一大港,集装箱航线多个港口,拥有海铁联运班列26条,业务辐射全国16个省、67个地级市。
2016年至2023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从9.2亿吨增长到13.24亿吨,年均增幅5.3%,年货物吞吐量排名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从2156万标准箱增长到3530万标准箱,年均增幅7.3%,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稳居全球第三。
依托领先全球的吞吐量规模,与高效、可靠的港口作业能力,宁波舟山港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4》显示,宁波舟山港综合发展水平居全球港口第4位。《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4)》显示,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全球排名上升至全球第8位,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港口条件”指标继续保持全球第1位。2024年一季度,根据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全球连通性指数,宁波港口连通性指数位居全球第二,超过新加坡港。
浙江省海港集团的资产规模和效益也不断的提高。2023年集团营业收入410亿元、总利润72.1亿元,提前实现“十四五”末期335亿元、65亿元的目标。截至2023年底,集团总资产达到1815亿元,较“十四五”初期增加488亿元,“十四五”末期有望超额完成2000亿元的目标。
2021年,集团问鼎第四届中国质量奖,实现浙江企业、全国港口企业“零”的突破。2023年,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是浙江省唯一入选此名单的企业,也是国内港口行业唯一入选此名单的企业。
“能够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这是国务院国资委对集团各项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更是鞭策和激励。”陶成波说,“创建世界一流强港和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是集团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战略部署,是集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发展等功能作用的集中发挥和体现。”
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2024年《海运评述》显示,2023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增长2.4%,达到123亿吨,扭转了2022年的萎缩局面。预计2024年海运贸易将增长2%,并在2029年前以年均2.4%的速度继续增长,集装箱运输的增速将达到年均2.7%。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港口企业纷纷通过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优化物流网络等手段来争夺市场占有率。同时,一些大型港口企业还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陶成波表示,对标世界一流港口运营商,集团在港口自然条件、硬件基础设施、作业效率、吞吐量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不同货种的体量规模以及运营服务水平方面处于领头羊。此外,集团经营领域初步形成了港口运营、航运服务、金融和开发建设“四大板块”发展框架,总实力慢慢地加强,在资产规模、人才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形成了一马当先的优势,为迈向全球一流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集团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产业布局还需要优化,“四大板块”发展不均衡,国际化经营布局和经营水平有待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程度仍然不高,等等。
10月10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得交通运输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新版总规预测,2035年宁波舟山港货物总吞吐量达18亿吨,持续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6000万标箱,有力支撑大宗商品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建设、浙江高水平开放融合发展、甬舟共建海洋中心城市。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在全国沿海港口新增资源紧缩的背景下,本次规划在已有19个港区的基础上,新增杭州湾港区为第20个港区,有效扩展港口发展空间,港区数量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陶成波表示,在当前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集团将持续发挥开放大港和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优势,主动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质量强国等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世界一流企业,为国家提升市场活跃度、连通性、开放性,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性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关推荐
友情推荐: 杏彩体育官网 | 杏彩彩票平台登陆 | 杏林体育app下载安装